寫了小1年了,感覺方方麵麵都提到了。可是又覺得始終沒有說透,特別是①西周以前的原始,祭祀活動(薩滿形式的原始前神學文化),西周開始出現人文學--禮樂文化,然後是道家思想,孔儒思想,等等均是出自西周禮樂文化並且以人文思想為主體的演進式發展。後來到東漢中期佛教的傳入,也是以人文學主體伴隨各種文化思想及人性關懷為主軸的融合性漸進式發展,各種思想體係相互獨立,相互融合,又相互補充,雖然有矛盾,衝突。但是都還可以包容,並沒有導致係統性毀損。那麽薩滿教向人文學轉化所呈現那個節點的發生學原理是什麽呢?還有西周之前屬於前神學時期,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是以感性認知為主,原始宗教的前神學期(薩滿教)使人類認知從感性認知向智性思維認知方向轉化,而智性思維認知的最高階段(製禮作樂)卻開始從智性思維認知向更高級的理性思維認知方向演進。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以後進入了人文學認知的理性思維方式。這個連續的思維--意識的---漸進式演化,受到了當時人文學。語言學。地緣政治,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何種關聯影響?這些問題都應該有一個係統性的整理與歸納。
反過來讓我們看一看;現在整個中國音樂藝術史的歸納,整理,編纂,以及研究方向均是以西方現代音樂藝術的架構來背書,國內幾大知名的音樂學院包括中國音樂藝術研究院都沒有係統的研究和闡釋中國古典音樂藝術史的主體框架。注;(這裏的中國古典音樂藝術史的主體框架)是特指以東亞古典人文思想的發生學原理為主軸的,涵概了東亞曆史,古生物學,古人類學,考古學,東亞古典哲學,神經生理學,遺傳學,人類遺傳學及基因分類學,中國古典建築美學,古漢語及語言文字發生及演化。古文字學,古音律的演進及發生學原理,中國古典人類藝術演化的分類及關聯性研究。均沒有係統性的整理,歸納,模塊化處理。反而去拷貝西方的音樂藝術主體框架結構,豈不是很可笑,很可悲。如果是西方的音樂藝術史研究很權威,前衛,那也無可厚非,關鍵是西方的音樂藝術研究是以西方的文明與曆史演進為依據的。中國的古典人文思想史與西方的從宗教藝術史演進的,以哲科思維體係為架構的古典藝術史,風馬牛而不相及,指望西方藝術研究機構全麵解讀中國古典音樂藝術史是完全不現實的幼稚思維或者是慣性的心理期許或者依賴思維。請問,西方音樂史研究機構了,連中國古典音樂藝術史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也或許根本就不屑於研究這些東亞古典藝術演進,他們是基於西方主流音樂藝術史而言的旁支側葉,無關輕重罷了。因為古今中外沒有哪一個研究機構能向我說的那樣去全麵,客觀,公正的審視我們曾經屬於自己的音樂藝術史。(請問有嗎。誰可以告訴我,哪怕有一個,算一個。)。如果有,我會喜悅的發自內心,並且真誠的向他(們)道歉。如果沒有,那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這些事情是必須去做的。為什麽我們國家的音樂藝術研究機構會出現這種局麵?我認為是自鴉片戰爭以後,我國知識精英開啟了持續至今的全盤引入西方哲學思維方法、人文學術概念及其學術範式,這些學者他們盲從的以西釋中,簡單的以中比西,基本的思維指向即“西是而中非”、“西長而中短”。我在這裏引用孔子的一段話;(季氏之憂,不在顓臾,而在於蕭牆之內)。在道的方麵表述如果清楚了。後麵有關音樂在術的方麵就比較好歸納,整理了。
總 結 ;
近一年我開始係統性的嚐試對古典音樂從各個維度進行解析;從西方古典音樂的成因,西方哲學與曆史在哲科體係下的邏輯架構。西方人文與宗教對音樂的影響。到中國古典音樂,藝術,詩歌,音律。樂器的形製。從東方古典人文思想到音樂與文字的字形解義。從自然科學到現代生物學,基因工程,神經生理學,神經心理學,神經與精神分析,也包括分子生物學及遺傳學的研究等等方麵陸續寫了50多篇文章,盡管知道自身能力有限,卻也想推陳出新,自成體係。縱觀曆史尚無一人,從新的角度去重新對中國古典音樂藝術史進行整理和全新認識。我自信隻要搭建了這個支架,總有青藤在我身上攀爬。人生一世,當自無愧,以免後人以為我們這代人皆為自私自利之輩。隻為財富,愚蠢之極。哪怕我的理解,認知有限或許是錯的也為後人做一個合格的參照係。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